“边情绿宝”是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引以为豪的四张靓丽名片,人们戏称这里“金钱不多氧气多”,高达67%以上的森林覆盖率,形成了一个天然大氧吧,经过多年的努力,作为西南生态屏障的功能日益显现。

       地处沿边开发开放最前沿的德宏州,近年来不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大力实施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森林德宏”,着力构筑生态安全屏障,扎实推进林业深化改革,林业经济稳中有增。

林权改革

激发林业资源活力

       “林权证在手里,心里就踏实了,1000多亩林地,才算是真正装进了口袋里。”一大早就来到芒市林权管理服务中心办理林权登记的段应光说,拿到林权证后,最大的好处是可以通过林权抵押来贷款。“这回好了,不用全靠自己一点点存钱来搞生产发展了,过段时间打算贷款建个林下养殖场。”段应光显得非常高兴。

1.jpg

 

        为让林农安心生产经营,拓宽林业资源进入市场的途径,德宏州推行林权登记管理、资源资产评估、林权交易信息发布、政策咨询、技术培训等“一站式”服务,建立起适应现代林业发展需要的改革体系,激发林业资源的生态活力。同时,林业部门还建立巡查制度,做好有害生物防治和检疫等工作,有效保障了林业资源的安全。

      确权登记后,不仅让本本“活起来”,更促进了广大林农护林、爱林的积极性。“有了林权证,农民心里就有了底,会更加积极主动保护林业资源,通过林权及林产品交易,促进农民增收。”芒市林权管理服务中心负责人杨新回说。

     据了解,2013年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明确提出林农和林业生产经营者可以用承包经营的商品林做抵押贷款,实现了林业资源变资本的突破。

     德宏州深化林权改革所释放出的活力初步显现,截至2014年,全州林权确权面积750万亩,实现林业总产值55.37亿元,发放林权证14.3万本,全州林地流转面积累计突破60万亩,抵押贷款突破30亿元。

     “根据自身资源条件,大力发展林业生产,林业生态经济已成为德宏州最具活力和最有潜力的经济增长点。”德宏州林业局林改办主任杨雁鸿说,目前,全州林权管理服务中心软硬件建设扎实推进,实现了省、州、县市三级联网的林权信息化管理,促进了林权流转、林权抵押贷款等工作有序开展,加快了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建设步伐。

林下经济

成为增绿增收产业

      在芒市以东20多公里的一个景颇山寨,记者走进华桃林石斛种植基地,虽然已进入三伏天,但一座座成排的双层钢构大棚可防强光照射,棚内通风阴凉,铁皮石斛苗长势良好。

     “这些长的像兰花一样的小草,可不是普通的小草,它是被称为‘仙草’的铁皮石斛。”总经理晏兰芬向记者介绍到,公司基地主要种植铁皮石斛齿瓣石斛串珠石斛以及大草石斛等四个品种,同时还延伸产业链,酿制生产石斛药酒石斛药茶,年产值超过了500万元。

     晏兰芬原本也是地地道道的本地景颇族农民,早年种植石斛尝到甜头,她便大胆地承包了350多亩山林,成立了人工石斛种植基地。经过几年的艰辛努力,目前已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石斛产业化经营模式,由分散经营、小规模经营向集中经营和产业化经营转变,带动了当地景颇族农民发展林下经济热潮。

      “德宏资源丰富、气候适宜,日照时间长,是国内石斛主要产地之一,也是野生石斛保留生长较多的地区。目前,全市已有种植、加工、经营的专业合作社40多个,很多农民群众也自行种植。”芒市林业局石斛办技术员李永田说。

     “早在2008年芒市就成立了专门的石斛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安排了专项资金扶持种植户,推动石斛产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李永田说,截止2014年,芒市石斛规模化种植面积达到7163亩,总产值超过3亿元,占全市林业总产值50%以上。

  石斛种植作为新兴林下产业,经济效益明显,成为继草果之后的又一大林下产业亮点,是德宏州近年来重点发展的林下经济产业,“既增绿又增收”的林业产业,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记者 王云瑞